序言

有一天穷极无聊,就把一篇中文古诗的英文翻译塞到自动翻译软件里边,把它翻译回了中文。然后我得到的结果令人不禁莞尔。

大江东去,
它的水冲走了并带走了昔日的英雄。
旧城墙西侧
都说那里有周赤壁,
三个王国的年轻将军。
山峰直指天空,
海浪拍打着岸边:
雪和泡沫的漩涡。
河水山色美丽如画。
那个时代,生活着多少英雄啊!

我的思绪飞向您的时代,周将军,
新婚的乔娘子,
勇敢而睿智。
带着你的羽扇和黑丝帽,
当敌方船只被烧毁时,你们有说有笑。
我的灵魂迷失在古老的事迹之地。
人们会嘲笑我像年轻人一样梦想
我的头发已经白了。
但人生就是一场梦
我向河月敬一杯酒。

相信读者你已经看出这是哪首古诗了。翻译工具水平有限,文字错漏和不通的地方有不少,但内容和英语原文相比,可以说基本没有信息丢失,你读了这篇体会到的意思,差不多就是外国人读后体会到的意思。

但是你读这段翻译,和你读直接的中文翻译,或者和你读原文相比,感受到的意思还是有些明显的差别的。比如说,“三国周郎赤壁”,一眼看去就是三个词,但中文读者会默认脑补情境,理解为“三国(时期)周郎(指挥战斗过的)赤壁”(也有别的可能的理解),但英语翻译不能直接丢三个词在那里,于是不同的翻译者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把它补全成英语的句子。这篇英语的翻译,理顺了直译过来,就是“三个王国的年轻周姓将军的赤壁”。

这个翻译好吗?坦白说我觉得作为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会理解失败。为什么周将军在三个王国上班,将军们一般不是只在一个王国上班吗?为什么这块赤壁是属于周将军的?

相信你也看过古诗的今译,有的只是换成现代语言解释一下意思,有的甚至试图保持对仗和押韵,但结果和原始作品在意义层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。但古诗翻译成外语,要让外国人充分理解,有时需要采用适合外国人的表达方式,如果还要保持外文的押韵,那就更少不了更换表达方式,甚至进行一些“无中生有”的用语和含义层面的创造。当把这些内容翻译回中文以后,我们就会看到一些奇特的意义层面的区别。

古诗用的是古汉语,中国人从识字其就开始接触古文,在学校里学十多年,学到高中,也就只是入门水平而已。外国读者没有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,翻译者把古汉语写的诗歌变成外语,就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,但即使这样,读者读到的翻译,和我们读到的原文甚至原文的今译,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。然而把这些外语诗歌再翻译成中文,就几乎不会有任何信息丢失,这样中文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外国人读古诗的感觉。

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实验。笔者只负责记录和比较,并不评价优劣或者对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