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专利药物“和他们的宣传者们 Link to heading

在美国过去流行过一种叫“专利药物”的东西。这个名称其实本来就是一种误导,因为这些药物根本没有专利。要申请专利,你需要提供药物的配方,但是这类药物一般都声称自己是来自哪里的秘方,实际里边也没有什么有效成分,所以根本不可能拿去申请专利,能申请的顶多也就是个注册商标而已。

毕竟过去人们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有限,取类比象的方法大家都用过,比如说你头上被砸了个脑洞出来,要把它补上,你就可以吃一点别人的颅骨磨成的粉,在美国这样的文明世界吃人骨头是会被鄙视的,那就吃点椰子壳磨成的粉吧。很多“专利药物”就是这个思路。

如果你只宣传椰子壳粉能治脑洞,在那个大家脑壳都比较厚的年代,你就别指望能卖出去多少药了。你宣称能治的病的种类越多,药就越容易被更多的人买走。所以作为卖药的,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。首先你要说这不是一般的椰子树,而是住在海边的印第安人的神树,然后你要说你的药物除了治疗脑洞,还可以治疗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霍乱月经不调小儿夜哭。夸大宣传一下,你的药才更好卖出去。

“专利药物”在十七世纪晚期的欧洲就出现了,在那个年代,基本上你只要想出一个能治病的方子,然后打算拿出来卖,你可以把你的药拿给当地的皇室成员或者政要,跟他说“这药治脑洞可灵了,请大人试用一下”,然后他们拿了你的药去用,用后觉得不错,他们会给你写一份“专用申明(letter patent)”,里边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说“我批准你们用我的名字给你的药做广告”,然后你的广告就可以写“马应蛇神奇椰散,瑞典公爵隆重推荐,治疗脑洞的不二选择,兼治感冒霍乱蚊虫叮咬和各种妇科疾病!”所谓的“专利”,其实是“patent”这个词的讹用。

椰子壳粉肯定是没法忽悠大众多久的,所以还是有必要在药物里加一点“有效成分”,比如究竟,鸦片,可卡因之类的东西,它们真的会带来一些效果。 除了诉诸传统,专利药物还会引入新科技。比如这位号称“电子药医生”的John R. Brinkley,他从德国带回了神奇的具备壮阳功效的“电子水”,其实就是加了染料的水而已。图中他正在做手术,为房中羞涩的男士换上山羊的睾丸。

包装好以后还要宣传,除了媒体宣传以外,还要搞演出宣传,就跟巡回演出的马戏团一样,深受群众喜欢。每到一处,他们会架起银幕给大家放电影(当时电影也是稀罕玩意),还有各种歌舞魔术戏剧杂技演出,总之是非常热闹。

Coozan Dud LeBlanc Link to heading

LeBlanc出生于1894年,他一开始的产品包括止咳糖浆,头疼药之类,不过都不怎么成功,于是就转而从政了。他的从政倒挺成功,下议院混到了上议院,还参与了市政竞选。其实他还开了家保险公司,按说日子也不错了,但他还是不太满意,于是他卖掉了自己的保险公司,重新开始了他的专利药物之旅。

从事专利药物事业的第一个障碍,就是他自己的身体不太好,于是他跑去找医生说我怎么怎么不舒服,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后说这个好办打几针就好了。然后他就打了几针,然后他就真好了。他觉得好神奇啊!于是从医生那里偷了一剂拿回去研究,经过仔细研究瓶子的标签,他终于知道了这是B族维生素,于是他觉得机会终于来了,接下来他就成立了一家叫Hadacol的公司,要把维生素B包装成百病皆治的神药。

这种药的成分很棒,除了各种维生素B和食品添加剂以外,里边还有12.5%的酒精。酒精度倒也不太高,但里边有些成分会加速酒精吸收,所以还是很容易上头的。当时除了药店,很多酒店(卖酒的店)也卖这种药。

这种产品之所以到处都卖,不得不归功于他在宣传方面下的功夫。他的公司年度广告费曾经一度排全美第二,仅次于可口可乐。说到广告,可以说那个时代美国的报纸和杂志就是被专利药物养活着的,专利药物广告给媒体带来了大约35%的收入。

Hadacol的宣传简直可以拍成一集《广告狂人》了。为了把Hadacol推广给儿童,他们制作了Hadacol玩偶和水枪玩具,还创造了一个叫“Hadacol队长”的超级英雄,免费给孩子们发试用券,想想孩子们有免费的酒水喝,该有多开心!除此之外,Hadacol还组织童子军挨家挨户卖药。

为了让Hadacol在各家药店上架,他们会向当地的家庭主妇们宣传,让她们去当地药店买Hadacol,药店看到一大堆人忽然要买这种药,自然就会去进货了。而家庭主妇跑一趟药店,Hadacol会给她五块钱。

另一个宣传的方法就是拉病人做广告,美国当时的法律对于宣传“可以治疗xxx”的管制还是比较严的,对于“可用于xxx”的宣传就不太管,而对于用病人宣传疗效则是完全不管。hadacol充分利用了这一点,做了很多病人见证的广告。其中有些很搞笑的,比如这条:

两个月前我还不识字不会写字,吃了四瓶hadacol,现在我当了学校老师。

Hadacol的广告策略还是很成功的,到1949年的时候,Hadacol的年度盈利是两千四百万美元。但后两年后由于来广告事业部花钱实在太多,居然把这家公司拖倒闭了。倒闭之后LeBlanc回去继续从政,后来名声还不错。

南泽塔王子 Link to heading

南泽塔王子是墨西哥裔美国人,一开始他只是个普通卖药的,为了把生意做大,就给自己编了一个故事。他说他全家去喜马拉雅山探险,被当地人抓起来,他的父母被杀,他则卖身为奴,然后被送到拉萨的庙里学习当奴隶的技能,结果他在医药方面学得很好,住持知道了,说你这小伙了不得啊,别当奴隶了,来当个王子吧!于是他就成了南泽塔王子。虽然当了王子,但他还是心系美国人民,于是就找了个机会逃回来,并带回了神奇的西藏医术。

南泽塔王子出场时总穿一件华丽的长袍,戴着一块腰牌,说这是西藏的玉玺。他的行李包含一个象牙盒,里边放一支宝剑,说是西藏的王室御剑。有一个黑人仆从走到哪跟到哪,开口就是“殿下……”,因为他叫”殿下“的次数越多,获得的酬劳也越多。其实如果当年有谷歌的话,随便查一下就知道这故事太不靠谱了,这身行头也不对,但那会没有谷歌,人们又比较傻,所以用这种方法他还真卖掉了大量的药。

南泽塔王子受欢迎的程度非常高,就连政客都会和他结交,意思是你们看西藏的南泽塔王子是我的好朋友,所以你们都该投我的票。

发财以后的南泽塔王子后来不知所踪,有可能跑去一个安静的角落过上了悠闲富裕的田园生活。

J. I. Lighthall Link to heading

Lighthall的外号叫Diamond King,也就是”钻石王“,据称有八分之一的印第安血统,在他11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,加入了印第安部落,跟着印第安人学习草药。出师以后Lighthall的从业过程一直不太顺,直到有一天碰到了另一个挖人参的草药师叫Doctor Neth,两人情投意合相见甚欢,Neth说你就别老讲草药的原理了没人能听懂,关键是宣传懂不?钻石王说有道理啊。于是他们一起推出了很多专利药物,从此走上了发达之路。

Lighthall是真心相信印第安草药,毕竟他也算研究了许多年。他甚至专门写了一本印第安草药的书,直到2004年还再版了一次。他的专利药物里边用到的也的确是印第安草药,当然,是要和酒一起服用的,他的药瓶里的成分有一半是威士忌。

当然钻石王这个名号不能白叫,Lighthall出场的行头是真的从头到脚镶满了钻石,整个人闪闪发亮,他说他的行头是墨西哥总统送的。每到一处做药品宣传,他都会带着乐队,自己坐在豪华的马车上,还带着一些印第安人为他的演出添加声势。每到一处,钻石王的演出都很受欢迎。

钻石王最擅长的表演是拔牙,每到一处都会召唤说”观众朋友们有没有要拔牙的?“,然后就会有人站出来。其实拔牙没什么好看的,但钻石王能在90秒拔掉十四颗牙,算是一名拔牙快手,可观赏度还是挺高的。找到配合的观众以后,乐队就会奏起音乐,钻石王就随着音乐飞快地为他们拔牙。他说他别墅花园里的路是用他拔出来的牙铺成的,是真是假无人知道,但他的事业真的很成功,因为他真的买了一栋巨大的别墅。

钻石王的归宿比较惨,在他卖预防天花的护肝肚兜时,不幸感染了天花死去了。为什么要通过护肝来防天花呢?因为就跟有中国人认为一切都是肾虚导致的一样,外国人一度认为得病是肝脏不好导致的,所以要把肝脏好好保护起来。 护肝的肚兜是这个样子的。

在他死后,他老婆扛起了他未尽的事业,声称自己是钻石女王,又红火了一阵子,后来她给孩子们用鸦片,于是被抓起来了。

Brother Jonathan Link to heading

Brother Jonathan买的药其实主要成分就是水,当人们质疑他”你的药就是水“时,他说”水怎么啦?地球上四分之三是水,水是最好的东西。“他的药叫Giver of Life,也就是”生命之源“,这个倒真是名副其实。当她自我介绍的时候,他会说:”我是Brother Jonathan,生命之源“,这个就不太名副其实了。

Brother Jonathan出场穿着正装,留着八字胡,一看就是个正经人,但他拿着一支手杖,上面刻着”芝加哥儿童赠“,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他也懒得解释。所到之处他都拿着两本书,一本是圣经,一本是解剖学课本。

当时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不是医生的人行医的,所以这种卖药的需要随身跟一个医生,这样就证明了自己的团队有行医资格。Brother Jonathan带的医生很明显是个酒鬼,因为他的工资是用酒来结账的。

医生跟着卖药团队还有一个用处,那就是团队除了宣传和表演以外,还会有看病环节,这时候镇里的人们会排队找医生看病,医生听完病人描述,做做诊断,然后告诉病人”喝点生命之源吧“,就这样。

每到一地,Jonathan都会跑去见当地的媒体和政要,然后给他们送一大堆“生命之源”,于是他也很受官方待见,这样他的药也更好卖了。

Brother Jonathan事业的衰落是跟监管有关的,后来FDA,AMA之类的组织成熟以后,他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。

Kickapoo印第安卖药秀 Link to heading

这里要讲的是两个人的,一个叫John Healy,他参过军,当过军乐队的鼓手,于是他的外号就叫“Healy元帅”。改行卖药以后,他就把外号改成了“Healy博士”,一开始他是给钻石王卖药的,做得还不错,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,于是碰到了故事的主角二Charlie Bigelow,后者也是卖药的,于是他们就一起创业了。

创业需要有一个创业故事,于是Bigelow就编了一个,他说他当年在丛林里迷路,伤病交加,眼看就要挂了,这时出现了一个印第安酋长,酋长给了他一种叫Sagwa的药,他吃完以后身体很快就好了,于是他就成立了这家“Kickapoo印第安制药公司“,把这种印第安神药拿出来卖。

Sagwa的成分除了酒精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以外,还有一点泻药在里面,所以吃了以后会有排毒的感觉。之前说过,假药也是要有点疗效的,哪怕是假疗效也得有,不然人们不买账。

一开始他们在波士顿火车站附近搭了个帐篷,请了印第安人作为演员进行宣传,效果很不错,于是他们打算把生意做大,然后就建了一处“维格沃姆大本营”,维格沃姆是印第安人住的大草棚,所以这就是一个大棚子,人们可以进来参观,就跟参观迪斯尼一样,里边有篝火,有印第安人的表演秀,还可以随意买他们的产品。搞的也算是红红火火。除了固定的营地以外,还有各地的巡演,说是最多的时候雇佣了800多印第安人,除了在美国,他们的演出还扩展到了欧洲。 演出秀

卖药秀是当时人们的一大娱乐活动,除了一般的必备节目以外,还有各种印第安人的民俗表演,比如搞个假结婚什么的。偶尔他们会让印第安人用他们的语言讲话,然后旁边一个人假装是翻译,说“他刚才说了,我们的药是上天赐予的礼物,非常有效!”然而每次印第安人讲完,周围别的印第安人听了都偷着笑,所以他讲的其实有可能是“这群白痴脑子坏了吧,胡编的都信!”

Nevada Ned也是个卖假药的,他结交了Charlie Bigelow,于是就借着印第安人的名声卖药,但他的药主要成分是可卡因,Nevada很喜欢自己的药,吃多了点,后来上了瘾,就没法继续卖药了。

虽然监管越来越严,但极少有卖专利药物的人得到了惩罚,因为每次立法以后,卖专利药物的人都会设法规避各种条款。Kickapoo印第安制药公司出了一种止咳糖浆,FDA检查后说你们的药没有声称的成分,然后罚了他们二十五美金的巨款。 最后

其实直到现在,”专利药物“也没有完全消失,许多营养品宣称自己有各种功效,但其实都没有实证;化妆品行业也是如此,各种声称”天然成分“、”减缓衰老“的,如果真正拿实验去验证,结果恐怕都够呛。只不过这些领域不像药品那么重要,只要用的东西安全性能过关,不会对人有害,有没有声称的效果,政府也懒得监管它们。